寒衣节的来源 寒衣节的由来

大家对寒食节可能了解的比较多,寒衣节就比较少了解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下寒衣节的来源。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不过,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下诏(《唐大诏令集》卷77),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稍嫌早,所以,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了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不过,宋人尚无此称。

山丹人民承袭了古人这一特殊的祭祀,至今依然,十分重视。民间在这一年要蒸麻腐包子,送寒衣,烧纸钱。据民间传说,送寒衣的习俗是因为盂姜女的传说而流传下来的。盂姜女丈夫万喜良被迫去修筑万里长城,天冷了,孟姜女去给丈夫送冬天的棉衣,她历尽辛苦来到西部戈壁滩长城脚下寻找丈夫,可丈夫已不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