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建筑只是配角 人才应是主角

隈研吾:建筑只是配角 人才应是主角

隈研吾

设计师简介

姓名:隈研吾(Kengo Kuma)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4年

出生地:日本神奈川县辖区

1979 完成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硕士课程

1985-86 哥伦比亚大学和亚洲文化委员会研究所访问学者

1987 设立空间设计工作室

1990 设立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1998-99 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授

记者: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隈研吾先生,对隈研吾做一个独家专访。隈研吾先生是日本当代设计的领军人物。我们想问您的第一个问题是,您如何看待朱锷先生策划的关于您在中国的第一次展览?

隈研吾:这次展览最重要的是,我的作品并不是生活的照片能完全看明白的建筑设计,而是有很多细节,这次展览把细节完全都展示出来了,让中国人能够最近距离感觉到我的建筑是怎么样的,这是最有意思的。

记者:中日之间的文化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您怎么看待两国之间建筑上的差异?

隈研吾:在现代之前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很多的影响,木结构房子的建造方式就来源于中国。但是进入现代21世纪以后,这种呈现的方式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这次展示的作品当中,意味着在受中国影响产生的建筑方式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日本建筑方式又回报到中国,是一种更新的建筑样式。

记者:您的作品当中有大量的新材料应用,在材料上的应用您是如何选择的,对于一些材料有没有考虑到一些革新的方式?

隈研吾:对新素材的选用同时伴着危险性,但是所谓的危险性的材料是否耐久、是否安全,这些问题都有隐性存在。但是反过来说,不是设计师把所有的图纸画完了之后才在考虑在哪里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而是在做设计的同时,在想法出现的同时就开始关注材料,用什么样的材料才可以把这个项目变得更有意思。建筑这个项目时间相对比较长,有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一年以上的时间里新材料的出现,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性会很多,这种方法其实非常有意思。

记者:我们看到在中国美术馆西南分馆中,隈研吾先生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对于这个问题是否可以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隈研吾:中国美术馆西南分馆有两点,首先一点就是从外形上来说最关注怎么和北京中国美术馆有联系,怎么把这种中国传统的样式融入到新的项目中去。第二就是怎么和当地的环境结合在一起,因为这个馆不是在北京而是在成都,怎么和成都周围的环境、居民住的融入在一起,这两点是当时考虑非常多的,木材是当地非常自然的材料,所以在自然的环境里面,用自然的材料就是最合适的。

记者:您认为对于建筑空间中的简洁是如何营造的,具体的功能又是怎么结合起来的?

隈研吾:这两个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并不是说简洁了功能就减少了,也不是复杂了功能就增加了。这两个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关系,而是怎么样把要用的、可行的元素在这个空间里很好的设置,这是更重要的一部分。

记者:日本人对事物的挖掘比较深,在《负建筑》中您称私宅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状态,那么私宅在日本建筑史上占据多大的比重?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隈研吾:首先私宅这个东西是来自于美国,美国为了整个经济发展提出了个人住房,提高了一个政府的推广、政治的程度在全美国进行推进。但是日本制度有不同的地方,相对于那样的方式在日本并不是说以那样的居住方式就能得到幸福,为个人住宅花那么多钱去购买一个私人住宅,其实买的是你的梦想。

建设者在并没有那么好的考虑入住者的梦想的情况下,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好一个一个样式,让你去挑选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我觉得是不平等的,在我的建筑上希望有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出现。所以我对私宅精神的批判,并不是说私宅的形式不好,而是我觉得私宅应该更加人性、更加亲和,更加能沟通的方式出现。

记者:我们知道建筑师建筑理念的不同,创作风格、作品上肯定有局限性,我们看到了隈研吾先生设计了美术馆等很多公共性的项目,有没有考虑要涉及到俱乐部的这种项目,对于这种项目您是怎么看的?

隈研吾: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分得那么清楚,而是更多从人的本身、人怎么行动、怎么触摸、怎么观赏、怎么感觉这个角度出发在做事情,所以在这个时候我更加考虑的是人和这个空间的亲和。

记者:看见您做的日本JR Shibuya火车站,视觉上营造出的虚拟状态近似于新媒体的状态很像,谈谈您作品当中纬度和创新性的表现。

隈研吾:这是一个关系到对真实性呈现的问题,如果呈现给大家是一个完全和真的东西一模一样的时候,大家反而要对这个东西产生疑问,因为他的脑子不需要去动,直接感觉这个东西是什么东西。而我做这个东西的时候而是对云的再现,想让大家去想象这是真的云吗?在这个想的过程中感觉到这原来是真的云,这个过程是真实和虚拟之间最好玩的一个地带,在这个地带上怎么样让作品成型,是我要做的。

记者:您对于人与环境、环境与人的关系考虑比较多,您做的中国建筑中,觉得中国现阶段遇到了问题?

隈研吾:建筑和空间、人和建筑、空间之间,人应该是主角、建筑应该是配角。而在当下中国很多建筑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建筑成了主角、人成了配角,对于这种情况在今后的日本里会有所改变的。

记者:您除了工作之外一般还做些什么?

隈研吾:在没有工作的时候我就是在飞机上,在飞机上就是看看书,在看书的过程中知道了各个地方的文化历史等背景资料,但是这么说也是在工作的一部分。

记者:我们最近看到您为日本aTimont公司做的一个产品设计,就是邀请了日本12个建筑师做桌上小建筑,您能否谈谈您的设计想法。

隈研吾:虽然只是一个茶杯,一个那么小的东西,但是考虑的问题确很大。我们平时使用的时候,杯子和杯托之间的关系,杯子永远是主角,杯托永远是配角。但是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呢,让这个杯子和杯托同时都是主角,所以在那个杯子上面开了很小的圆形弧度的小口,更多的是考虑到当这个杯子不在的时候这个杯托能够当一个碟子来使用,如果在一个场合里面,大家都是主角这就更好玩了。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设计作品,但是在这当中考虑的是怎么让大家都成为主角这么一个大问题。

记者:其实对于建筑师设计产品在国外能看到很多,以后您是否还会设计更多的产品?

隈研吾:我非常喜欢做这些产品,因为出发点是从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使用、自己的感性出发。

记者:到目前为止,您是如何看待您的作品?

隈研吾:虽然做了很多作品,但是是朝着21世纪发展方向做的建筑,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我现在做的东西还不是非常非常完美。